“独乐”不如“众乐”
北京晚报

2025-09-08 13:51 语音播报


  ▌陈歆耕 著

  齐国大臣庄暴特地向孟子请教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齐王向他提出来的,他不知该怎么回答,一时语塞。他将这个问题转述给孟子,希望从孟子这里得到一个高明的答案。
  这个问题既简单也棘手。齐宣王私下征询庄暴的意见:“寡人喜好音乐,你怎么看呢?”
  如果联系《孟子》原句后文看,宣王指的音乐,不是宫廷礼仪活动中演奏的雅乐,而是源于赵国的“郑声”,是流行于民间的为民众喜爱的通俗音乐,活泼、本色,甚至有男女相互调情打俏的野味。它与古板的宫廷雅乐风格完全不同,至于有文人雅士称之为“淫声”,无疑是一种偏见。宣王如果喜欢的是宫廷雅乐,这不会让他产生疑惑;正因为喜好的是民间俗乐,才让他觉得不知是否合适,从而征询庄暴的看法。
  孟子对庄暴的回答,也是有点含混不清的。联系下文看,孟子的看法差不多该是,君王喜欢音乐以及娱乐这件事,本身无所谓对错,需要统观齐国社会治理和百姓的生活状态来作出判断。
  孟子回复庄暴:“如果大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的治理应该相当好了!”
  过了几日,孟子面见齐宣王,问:“大王曾对庄子说过喜爱音乐,有这回事吗?”
  本来面带微笑的齐宣王,神色蓦地变得严肃而有些难堪,还有几分愠色,觉得庄暴不应该将此类私密谈话透露给他人。在他看来,此事似乎羞与人言,于是坦诚告之:“寡人喜好的不是先王欣赏的古乐,是喜欢流行于民间的俗乐。”
  孟子用同样一番坦诚的话,打消了宣王喜爱俗乐的顾虑:“大王喜爱音乐很好啊,今日流行的俗乐与古时的音乐,没有什么区别啊!”
  “先生所说古今乐同,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沿着宣王的思路,孟夫子该对古乐与今乐、雅乐与俗乐的区别,进行一番学术探讨了。与君王聊这样的话题,似乎太无聊了。孟子意不在此。但他用反问的方式,把对话“岔”到另一个更为重要的话题。
  孟子问:“一个人独自听音乐,和与他人一起听音乐,哪样更快乐呢?”王答:“当然是与他人一起听更快乐。”
  孟子又问:“与少数人一起听快乐,还是与众人一起听更快乐?”
  “当然是与众人一起听。”
  “请允许我来谈谈‘独乐’与‘众乐’的不同,”孟子说,“同样是君王娱乐这类活动,百姓会因为所处的生活境况不同,而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呢。”
  “有时候,君王的宫殿内钟鼓齐鸣,箫管悠扬,但老百姓闻之却蹙额皱眉,奔走呼号:我们的大王在宫里享受钟鼓之乐,为什么我们却处在无比困苦的地步,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家人不能团聚?”
  “有时候,大王率将士去游猎,老百姓听到车辚辚、马萧萧的声音,看到游猎马车上飘扬的彩旗,却痛苦不堪地奔走互告:我们大王沉醉于田猎的快乐,为什么我们却处在无比困苦的地步,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家人不能团聚?”
  “为何百姓对大王喜爱钟鼓之声、田猎之趣,发出痛苦的声音?是因为大王只想到自己的快乐,没有看到百姓是否生活得也很快乐。原因无他,不能上下同乐。”
  “但也有相反的情况。有时候,百姓听到大王宫殿的钟鼓、箫管之音,会跟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喜笑颜开地奔走互告:我王何以能享受钟鼓之乐呢,证明他的身体很健康啊!有时候,百姓听到大王田猎车马的踢踏声,看到彩旗上精美的羽毛,也会非常欣喜地奔走相告:我王能够到野郊打猎,证明他的身体很健康啊!让我们为他祝福吧!百姓之所以乐于见到大王享受钟鼓之音、田猎之趣,是因为他们生活得很快乐,感谢大王的恩德,对大王充满了拥戴之心。” (8)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