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齐 文并图






甲骨文像禾麦吐穗整齐一致的形状,金文又在下面增加了土地,篆书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齊”,如今简化字为“齐”。
本义为禾麦吐穗高低大小一致,由此引申出平整,如“齐头并进”“参差不齐”“整齐划一”。
凡平整的都是同样的、一致的,如“齐心协力”“心不齐,事难成”“见贤思齐”。
由此又引申为取平,如“举案齐眉”“河水齐腰深”。
还可表示动作一致,相当于同时,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万箭齐发”“双管齐下”。
又用作古代国名,齐国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一,领地在今山东省北部和东部一带,汉朝以后仍将此地称为齐。杜甫诗句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可用作姓氏。






甲骨文像把竹简用绳子编成册的形状。金文大致相同,篆书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册”。
本义为古代编串在一起用来书写的竹简,如“简册”(将若干竹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古代在纸张发明之前,“竹简”就相当于现在装订好的本子。纸张发明后仍沿用此义,如“画册”“手册”(收录一般资料或专业知识的工具书)。
又特指皇帝用于封立、授爵的诏书,引申指册封、册立的活动,如“凡册太子,则授玺”(赐封太子,则授予其印信为凭证,出《旧唐书》)。
又指竖起来,如“册起头梢”(竖立起头发)。又与“策”相通,指谋略,如“此全师保胜安边之册”(此为全军保证胜利、安定边防的谋略,出《汉书》)。
可用作量词,计算书、画的本数,如“人手一册”“第一册”等。
可用作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