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醉还是一斗醉
北京晚报

2025-09-02 13:46 语音播报


  ▌陈歆耕 著

  公元前371年,楚国大兵压境,企图吞并齐国。齐威王决定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赵国出兵相援。威王起初给淳于髡随带的礼物是黄金百两,驷马十乘。
  淳于髡看了礼物,仰天大笑,一连串的大笑回荡在殿堂,系帽的带子也被笑断了。很难想象,一位普通的稷下先生、一位即将出使邻国的使臣,面对君王,居然发出如此狂放的笑声。
  有趣的是,威王并不立即阻止淳于髡的狂笑,而是像友人那样,只是用狐疑的目光看着他。等笑声平息,威王不解地问:“先生觉得礼物少了吗?”
  淳于髡未正面回复威王的疑问,而是说了一个他亲历的故事。齐威王喜用隐语与臣子交流,而淳于髡也用隐语表述自己的想法。在今人看来,那个年代的君王与臣子似乎都成了“文艺青年”。
  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看到路边有一农人正在祈祷田神,他祈求田神保障他五谷蕃熟,收获的谷物装满所有篝篓,需要用车不停地拉几天,谷仓里盛满新粮,脱去谷粒的秸秆,堆成一座座山包……但我看到他用来祷告的祭品,只有一只猪蹄、一盅酒,因此我笑他奢求太多,而祭品却少得寒酸。
  用不着作任何解释,威王明白了笑从何来。当即命人将出使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镒,古代黄金重量,一镒约二十两,另说为二十四两)、白璧十双、驷马百乘。
  淳于髡持礼物至赵国,赵王很爽快地拨十万精兵、革车千乘援齐。楚国兵马闻听赵国援兵将至,连夜撤回。淳于髡有滔滔雄辩之口才,但这回能顺利撬动赵国援兵,靠的不是口舌之能,而是礼物的分量。他消弭了一场大战,齐王怎么奖赏也不为过啊!
  齐威王在后宫摆上了丰盛的酒席,召淳于髡进后宫对饮,并让最宠爱的宫妃为淳于髡斟酒。在威王看来,寡人将臣子视作家人,以家宴酬劳,算是对使臣的最高奖赏了。
  酒斟满,杯将举。威王问:“先生酒量几何?饮多少会醉啊?”
  淳于髡答:“我饮一斗会醉,饮一石也会醉。”
  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让齐威王感到不解,他于是问:“先生饮一斗就会醉,怎么会饮到一石呢?这里有什么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
  于是淳于髡顺着大王的提问,讲了一番不同处境下饮酒的高论——
  与大王在一起饮酒,旁边站着执法官戒备,又有御史臣睁大眼睛监察,臣心里紧张,每饮必恭恭敬敬俯伏在地,这种情况下,臣饮一斗即醉矣。
  如果父母亲属有宾客来,我陪同,给客人不停地敬酒,客人也连连回敬,这类场合,我喝两斗就醉了。
  假如朋友聚会,久未见面,开怀畅饮,大伙在一起畅叙友情,频频举杯,心情愉悦,我大约可以喝到五六斗。
  碰到另一种情况,有时酒量就控制不住了。友好的族人举行集会,男男女女席地坐在一起,没有时间的限制,可以成双结对地畅饮,嬉笑怒骂,打趣逗乐,还可以玩六博、投壶一类的游戏。有的人摘下耳环,也有的拔下发簪,气氛极度宽松,这时候我最惬意,所以不知不觉能喝到八斗,稍有醉意。天黑了,满席杯盘狼藉,缸里的酒也快喝光了,堂屋里灯光飘忽,明明暗暗,朦朦胧胧,这时客人已经散去,主人独将我留下来,让美姬佳人伴我同饮。此时二人对饮,美人的罗襦裙带已经解开,阵阵微香沁入我的鼻窍,此时我无法自控,能喝到一石。醉倒后不能自已……因此,我认为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皆然。事不可极,极之必衰。
  齐威王听到这里,豁然明白淳于髡先生所说“一斗”与“一石”的用意,放下酒杯,拍手称“善”。此后,威王罢掉了彻夜长饮的癖好。(3)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