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
2025-08-28 14:00
北京市政府近日发布通告,自明日零时起增设7个行政区域为净空限制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本市已先后发布三个空域管控通告。有的对净空时间和禁止升放物体进行了规定,有的则只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根据通告要求,公众需要注意什么?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三个通告有所区别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低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孙永生告诉记者,7月15日和8月24日发布的两个通告是为确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有关飞行活动的安全而发布的临时性管控通告。两个通告将北京16个区在规定时间内设置为净空区,禁止升放无人机、穿越机、风筝、气球、孔明灯等任何影响飞行安全的物体,且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昌平、门头沟9个区分时段限制放飞鸟类。两个通告管控的时间范围、物体范围有所不同。
而8月3日的通告与上述两个临时通告完全不同,是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要求,公布北京管制空域范围的长期性通告,且只管控无人驾驶航空器。
两个临时通告和一个长期性通告的执行时间、管控物品及目的都不相同。
“六环内禁飞”为厂家误导
在市政府发布北京市行政区全域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的通告后,有些网民提出疑问:“以前是‘六环内禁飞’,如今怎么突然变成‘全市禁飞’了?”“对无人机的管控是不是‘加码’了?”
孙永生认为,出现这些疑惑可能是受到某些生产厂家的误导。一些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厂家为规避潜在风险,在设备出厂前便自行预设了电子围栏,导致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端显示北京六环区域内为红色限飞区域,“六环内禁飞”的说法也由此流传。
“事实上,2024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生效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就已经明确公布适飞空域。其中,北京市行政区全域均未被纳入适飞空域范围。”孙永生告诉记者,北京全域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的通告,实质上是依法履行空域公布的法定程序,公告内容与此前保持一致,并非出台全新规定。
莫将个人爱好置于公共安全之上
近年来,违法使用无人机的“黑飞”行为呈增长态势,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想操控好无人机,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培训,缺乏操作经验和技术的‘小白’容易造成无人机失控坠落。”国家级航空模型裁判、房山区“航空运动协会”秘书长杨东表示,在人口密集区域,无人机失控坠落容易伤人毁物;在机场附近违法施放无人机,可能影响飞机正常航行,与民航客机、军用机碰撞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如果拍摄到一些涉密单位和设施,会造成泄密风险。
北京警方也提示广大群众要自觉遵守相关规定,莫将个人爱好置于公共安全之上。 本报记者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