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北京旧居
北京晚报

2025-08-23 13:12 语音播报



  贾珺
  在明代,北京朝阳门内有个勾阑胡同,“勾阑”又作“勾栏”,本意指栏杆,宋元时期成为歌舞、曲艺、戏曲、杂技等文艺表演场所的代称。据说从元代开始,勾阑胡同就是御勾栏的所在地。时至民国,北洋政府在这里设立内务部,勾阑胡同遂更名为内务部街。内务部街有不少格局较好的宅院,其中就包括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的旧居。
  梁实秋的祖父梁芝山是河北沙河人,祖籍杭州,官至四品,他用自己的积蓄购置了内务部街的一座宅院。梁实秋的父亲梁咸熙是孤儿,被梁芝山收养,中过秀才,毕业于京师同文馆。1903年1月6日,梁实秋出生于此宅院内院的西厢房,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三十岁后又两度居住达数年之久,晚年在台湾所作《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一文,曾深情追忆当年的生活细节。
  这座宅院的旧门牌号为20号,现为37号、39号、41号,内含四进庭院。主院东南角临街开如意门,门前四级石阶踏步,左右分列上马石,后因妨碍交通被拆。门扇刷黑漆红心,镌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还有一个木牌,刻着“积善堂梁”的字样。门内是一块影壁,上雕“戬榖”二字,影壁前放置一只大水缸,缸里种了水葱。左右各有四扇屏门,右侧的屏门通向东前院,院内设南房、北房各三间。左侧的屏门通向前院,前院北边有正房三间,中央一间是穿堂,东西两间分别为书房和佛堂;对面三间倒座房,是佣人的住处。
  前院西边也有四扇屏门,通过屏门便是西前院,用作家塾,两间北房为塾师的住处,两间南房用来堆放书籍。梁实秋成年后,以北房为卧室,以南房为书房。据其长女梁文茜回忆,卧室里的木床是江南农村式样,间架很大,看上去像“屋中之屋”;院里种的四株紫丁香高出墙外,花开时,飘满香气。
  前院的北面是一个狭长的过院,迎面可见垂花门,门旁种了四盆石榴树,还有几株梨树,后改植四株西府海棠。梁实秋在院西侧加盖了一个卫生间,与南侧的卧室相连通,门前种了一株枣树,长势茂盛。东侧设有厨房,旁边的东院墙上开了一个月亮门,通向东跨院。东跨院其实是一个较宽的过道,种了柿子、黑枣、紫荆和榆叶梅,其余的空地用来摇煤球、晒煤球,但凡下雨,要及时把煤球搬进室内,否则会化为一摊黑水。
  梁家雇了厨师,平日里,梁实秋的祖父母吃小锅饭,常备菜肴有炮羊肉、烧茄子、焖扁豆,细切细做。父母和孩子吃普通饭,佣人吃大锅饭,以北方的家常饭食为主,逢年过节有机会吃整只的烤猪或烤鸭。梁实秋的母亲通常不下厨房,偶尔操刀为家人做一条鱼,烧一锅核桃酪,炒一盘肉丝韭黄,煮一小铫粥,味美无比;梁实秋后来能成为美食家,写出《雅舍谈吃》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与年少时的家庭熏陶有极大关系。
  垂花门北是宽阔的内院,正中放置一口大鱼缸,缸里不仅有假山,还架设迷你亭台,相当于盆景。正房三间,左右各带两间耳房,这是祖父母的住所,平时孙辈不经召唤,不能随便进入。东西厢房各三间,梁咸熙夫妇带着子女住西厢房。几个孩子睡一个大炕,炕上堆着被窝垛,他们经常爬上爬下,玩儿得不亦乐乎。大炕上还有一张桌子,可以盘腿坐在桌边读书写字。室内以木隔断来分隔,檐下的窗户是旧式的支摘窗,步步锦窗格装了玻璃,通风欠佳。虽然正房和厢房都带有前廊,夏天依然晒得厉害,要支起三个一丈多宽的帐篷才能遮阳。祖父逝世后,内院安装了铅铁棚,棚顶有两扇活动天窗,晚上可以打开。
  内院是孩子们游戏的天堂。除夕那天,廊下挂满宫灯、纱灯、牛角灯,院子里撒满芝麻秸,踩上去咯吱咯吱响。到祖父的生日时,内院还会上演“托偶戏”或滦州皮影戏。
  最北面还有一个后院,梁实秋说此院“四四方方的,相当宽绰。正中央有一株两人合抱的大榆树”。榆树取“有余”之意,枝干茂盛,每年会落下许多“榆钱儿”,可以用来制作榆钱糕,缺点是会生毛毛虫。树下搭了一个葡萄架,种着马奶子葡萄。从现状来看,后院的形状偏扁长,其北设有一排后罩房;梁实秋的文章中并没有提到后罩房,或许这几间房是后建的。
  后院之东,是一个独立的东后院,与东跨院相连通,设四间北房。院里有一口水井,井水味苦,不能饮用,平时用来洗衣洗菜、凉浸瓜果。后人回忆这个东后院里种了些花木,相当于梁家的“后花园”。
  梁家是旧式家族,规矩繁复。虽然梁实秋的祖父母为人严厉,但不失慈爱,加之父母开通和善,兄弟姐妹相互友爱,家庭气氛还算融洽。民国初年,梁家就安装了电灯、电话和西门子牌的电风扇,可谓得风气之先。
  1949年,梁实秋迁居台湾,直至1987年逝世,都没能再回旧居。他晚年慨叹道:“想起这栋旧家宅,顺便想起若干儿时事。如今隔了半个多世纪,房子一定是面目全非了,其实人也不复是当年的模样,纵使我能回去探视旧居,恐怕我将认不得房子,而房子恐怕也认不得我了。”
  实际上,这座宅院的格局保存得尚且完整,新中国成立后一度用作《大公报》职员的宿舍,后演变为大杂院,看上去破旧杂乱。上世纪八十年代,梁实秋的幼女梁文蔷从美国来北京,发现旧居还在,特意折了院子里的一颗青枣带给父亲,聊慰乡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