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按分钟收费反而贵了?
北京晚报

2025-08-23 13:11 语音播报


  近日,北京市场上的共享充电宝计费规则普遍由过去的每30分钟或每60分钟计费,改为按分钟计费。这样消费者借用充电宝时就不会出现多充几分钟就按30分钟甚至60分钟计费的情况。
  然而,更精确计费的同时,一些消费者反映,借用充电宝的费用反而比以前贵了。
  用时更短费用反更多
  近日,在国贸上班的市民郭女士午餐时在南门小馆餐厅借了个充电宝。扫码后,美团充电宝小程序页面提示:按照每分钟0.05元计费。
  “起初感觉挺便宜,用着用着就不对劲儿了。”两个小时后,她还充电宝时发现,费用比过去更高。她此次使用120分钟,费用为6元;但一个月前她在同一点位租借148分钟,仅花了5元。
  一个月前,该充电宝点位的计费规则还是每30分钟1元、不足30分钟按30分钟计费。照此计算,过去是每分钟0.03元左右。如果按使用一小时计算,过去是2元,现在变成3元。
  这一现象并非个案。记者走访发现,街电、来电、小电、怪兽、美团等共享充电宝品牌都修改了计费规则,大多数点位都已调整为按分钟计费,主要集中在每分钟0.08元、0.1元和0.12元等价位。
  出现新的计价“门槛”
  地铁3号线多座车站也配备了充电宝点位,东坝南站的美团充电宝计费规则已由此前的每30分钟3元调整为每分钟0.12元。
  记者联系了负责该充电宝点位的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否认涨价,“你算算如果充电1小时2分钟,价格是涨还是降?”如他所说,1小时2分钟过去需支付9元,现在只需要7.44元。此前,共享充电宝行业普遍采用的计费模式,对于刚刚超出计时单位的消费者来说确实不友好。
  “灵活计价和每分钟价格上涨是两回事!”经常在该站借充电宝的地铁乘客陈先生认为,过去未满30分钟按照30分钟收费本身就不合理,现在按分钟计价,如果调整每分钟的价格,那么对一部分消费者来说的确是涨价了。
  记者以该站充电宝0.12元/分钟的价格算了几笔账,发现每30分钟的时长里会有个25分钟的计价“门槛”,时长一旦超出这个“门槛”就会比以前花费更多。
  规则有待继续优化
  美团充电宝客服人员介绍,公司在北京投放的充电宝是从8月16日开始调整为按分钟计费的,主要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从记者走访情况来看,变相调价的点位不在少数。计费方式调整后,同时不同价、同厂不同价的问题更加混乱,甚至同一品牌在同一商场的不同点位收费标准也不一样。
  “真够乱的,大部分消费者租的时候也顾不上去比价。”在商场逛街的顾客朱女士说,相比过去,共享充电宝正在优化调整计价措施,但对于同时不同价、同厂不同价等问题,还需进一步规范。
  本报记者 曹政 杨天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