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预防接种证今起全面启用
北京晚报

2025-08-18 13:27 语音播报


  本报讯(记者孙乐琪)今天,本市全面启用电子预防接种证。这意味着更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从“儿童专属”推广至“全民共享”。
  市疾控中心介绍,电子预防接种证是传统纸质预防接种证的数字化形式,旨在通过数字化平台为市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2024年6月,本市面向部分区15岁以下儿童试点开通了电子预防接种证申领服务,累计申领人数已超过17万人。
  此次电子预防接种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用。凡在本市任意预防接种门诊,包括免疫规划接种门诊、产科接种单位、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成人接种门诊等处,接种过疫苗的市民,无论年龄大小,均可通过“京通”平台申领电子预防接种证。
  市民使用电子预防接种证,可以享受一系列便捷的接种服务。比如,本人或子女的疫苗接种历史、剂次、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记录可以随时导出下载,方便查看;出示电子码即可完成身份核验、取号、登记,无需反复填写信息;便捷查询本市接种单位地址、服务时间、联系电话及疫苗种类等信息。孩子入托入学前,家长可自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系统自动提示漏种疫苗,提醒及时补种。市民还可以将电子预防接种证授权给最多3名亲属,方便亲属带儿童或老人完成接种。
  市疾控中心提醒,现阶段,北京市电子预防接种证仅限在本市范围内使用。如需在外省市进行疫苗接种,需申领当地的电子预防接种证。之前有过外省市疫苗接种历史的儿童,在本市首次接种时,家长需携带纸质预防接种证进行现场核验。
  此外,纸质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重要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儿童申领电子预防接种证后,纸质预防接种证仍需由受种者或其监护人长期妥善保管。
  相关
  打通失能老人用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市试点“医保代开药白名单”
  本报讯(记者孙乐琪)为解决失能老人“开药难”困境,通州区日前在本市率先试点启动“医保代开药白名单”相关措施。今后,养老驿站将指定员工,帮助辖区内的失能老人完成开药、拿药、送药上门等工作。而以往,医保患者代开药必须由直系亲属完成。
  “有些老人是独居,腿脚不是很方便,直系亲属有些住得远,有些比较忙,开药、拿药确实存在困难。”通州区卫健委医养结合专班负责人徐郡泽介绍,为解决辖区内失能老人由于行动不便、家庭照料缺位导致的“开药难”问题,该区卫健、医保、民政三部门共同制定了“医保代开药服务白名单”管理相关办法。
  该办法将“医保代开药白名单”的服务对象明确为同时满足3项条件的老人——“民政评估失能”“患慢性病需长期服药”和“家属无法代开”。
  同时,代开药的员工,要在养老驿站等养老机构就职,须经过基础医疗知识培训。备案流程也实行“双台账管理”,患者与代开药人员信息分别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民政局审核备案。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代开药品范围限定为高血压、糖尿病等7类慢性病用药,明确排除精神类、麻醉类等特殊药品。
  目前,通州区中仓、北苑、宋庄、马驹桥、于家务5个街乡、11家养老驿站已经开始试点。家住北苑街道的王先生在工作之余,还要照料失能卧床、长期服药的父亲。他说:“我们先在区里‘备案’了实际情况和需求,已经和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建立了联系。专人帮忙代开药,还能送到家,不仅方便也放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