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户能不能进小区业主群?
北京晚报

2025-08-15 13:48 语音播报



  新闻聚焦
  业主先退群租客才能进
  晚上8点,居民林晓的手机里弹出一条微信提示:“4号楼2单元吊装电梯钢结构,因场地受限,需封闭4号楼北侧主路,封路时间本周五8时至18时,请业主合理安排出行。”她顺手把截图转发给合租的室友。
  林晓并非房子的业主。她租住的楼栋里有业主群,每户只允许一位业主进群,林晓之所以能第一时间收到通知,是因为房东周先生退出了“4号楼业主群”,又让物业人员把林晓拉了进去。“我住得远,平时也没时间盯群,物业通知停水、封路,或者偶尔发个米面油,让小姑娘进群方便一些,也不浪费资源。”周先生说。
  但同样是因为只能一人入群的限制,林晓的室友则入不了群、看不到消息,所以,每次物业发通知,林晓都得想着第一时间转发。“这是麻烦点,但已经不错了。”林晓说,她能靠房东“腾坑儿”实现“混编”进群,已经算顺利的,身边有一些租房子的朋友,困于租客身份,至今进不了小区群,没法及时获取一些日常通知。
  
  今日我主持
  主持人:秦秀玲
  由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等机构编撰的《2025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北京等四大一线城市的租房人口占比已突破50%。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租房,由此也衍生出如何让租客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对于小区社群来说,租户是否能与业主一样,加入业主群、参与小区公共事务讨论?让我们来听听各方说法。
  
  各有说法
  盼望入群
  遇到争端“有口难开”
  “狗叫了吵到大家了就一定是我家吗?进不去业主群,作为租户我真是百口莫辩。”想起不久前被邻居冤枉的经历,租住在西城区月坛附近的居民石月仍觉得很憋屈。
  晚上11点,她突然收到房东发来的消息。“谁家的狗啊,这个点还在乱叫。”“9楼养狗的主人管一管。”在房东发来的截图中,几位邻居在业主群里吐槽自己楼层的狗乱叫扰民,并一致将矛头指向了家中养狗的石月。
  “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次晚上8点被房东提醒管好狗、不要再被邻居投诉了,可我当时在小区外遛狗,根本不可能吵到他们。”由于小区的业主群不允许租户进入,每次石月都郁闷不已。“如果租户也能平等入群,我就能及时反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会引起这种不必要的误会了。”
  收不到通知让人着急
  “呼吁租购同权,物业费我也通过租金出了一份力,凭什么获得的服务就要打折扣呢?”去年冬天小区供暖调试,因没有加入业主群,租住在朝阳团结湖的居民姜女士错过了群里通知的供暖调试时段,没能及时发现家中暖气的问题。
  在姜女士看来,租客虽然不是房主,但租客作为住房现阶段的实际使用者,租房合同在手,理应与业主一样享受到及时获取信息与公共服务的权利。“现在不少小区里的公共服务信息都是通过聊天群发布,不在群里,停水停电的通知信息我都收不到,这合理吗?”
  设置门槛
  重大决定仅限业主参与
  “租户只图租住期间方便,才不管小区长远发展,这种事情,怎么能让他们也参与呢?”对于租户在小区群里参与重要事项的意见征集,家住海淀牡丹园小区的居民黄女士持有异议。
  不久前,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区群里发布了一条意见征集信息——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位置紧缺,社区计划将一处绿地改为充电棚。由于并未设置身份识别机制,群里所有人都可以填写这一问卷。“小区里原本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就不富裕,写问卷得慎重,这种事情是不是该限定只能由业主参与?”黄女士说。
  “更换电梯、维修楼栋外墙、绿地改停车棚,这些重大决定的决策权理应属于业主。”海淀某小区的业委会成员老齐也态度坚决,他认为,决策权仅限于拥有产权的业主,租户无权参与小区核心事项的决策。
  身份混杂难往一处使劲
  “将近500人,全挤在业主群里,讨论要紧话题时,大家各说各话,根本聊不出个结果来。”家住立水桥附近的居民李庆文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小区业主群里有470多人,但其中并非全是业主,不仅有租户、前业主,还有周边房产中介等。
  “就拿停车位来说,群里有的是前业主,房子卖了,车位却还占着。有的车位长期闲置,却被中介把持在手里,转租给租户赚差价。大家心思各不同,怎么可能劲儿往一处使,商讨出一个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方案呢?”李庆文说,自己曾经很积极地参与业主群里关于车位问题的讨论,但时间长了后发现,在这样身份混杂的群里,大家自说自话,讨论、决策效率极低。
  专家观点
  有权获取公共信息
  关于到底谁该入群,记者查询到,法院也有过判例。小辛是本市某小区的业主,有一天他点开微信,却发现被移出物业群聊,小辛将物业公司告上法院,要求对方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并重新入群。对于小辛的诉求,海淀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其诉请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最终裁定不予受理。
  “建立聊天群,本身属于居民自治行为,法律层面没有针对谁应进群做出相应的规定。”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物权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兵分析,在涉及绿地变更、停车位使用等重要事项时,作为房屋产权人的业主拥有决策权、表决权,租户无法与业主享受同样的决策表决权。不过,在涉及医疗、卫生、安全等公共服务和信息的获取上,租户也应获得平等的机会,实现“租购同权”。
  双管齐下保障权益
  在王兵看来,居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群组设立的目的、群组设立者的身份来加入相应的群。“业主群、业委会工作群、物业服务群、租户服务群、二手物品交易群等,设立的目的不同,适合进入的人群也就不同。”比如社区居委会设立的群,通常服务对象是所有居民,可不分租户和业主。王兵建议,不论业主还是租户,除了加入线上社区群来获取信息外,还可留意小区公告栏、电梯口张贴的公告通知等,双管齐下保障自己的权益。本报记者 孙奇茹
  
  社区探索
  数智社工帮上大忙“hold”住几十个群
  晚上10点多,海淀东升镇八家嘉园小区1号楼居民的微信群里,有居民发出一条信息:“咱们单元都停电了吗?”30秒后,企业微信社区服务监控报警群里立刻收到了一条停电问题的提示信息。
  发出这条信息的,是集合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技术的数智社工。社区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紧急联系物业人员前去查看。在数智社工的帮助下,深夜反馈的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回复并协调解决。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八家嘉园是一个超大型回迁小区,居住了上万人,业主群有几十个。从业主到租户,不少居民特别是年轻人都崇尚“指尖文化”,有什么问题习惯在微信群里反映、咨询。因此通过线上及时获知并回应居民诉求,成了社区工作的重要环节。八家社区的社工每人需负责数百户居民,以前,为及时回复居民的问题,很多社工只能牺牲休息时间。如今,数智社工上岗之后,能够辅助社区及时回应居民的需求。
  利用大模型技术,从漏雨漏水、装修噪音,到楼道卫生、停电停水、电梯故障,业主群里居民提出的问题,都能按照讨论热度被提取出来并作为社区下一步的攻坚重点。 本报记者 孙奇茹
  
  网友热议
  “主要看物业吧,但是通知小区绿化打药、自来水停水等,租户也有权知道。”
  ——蓝色皮囊
  “单独建个租户群,通知消息也行。”
  ——矜式于外表
  “租户进群可以了解小区的情况,主要是能及时获取公共服务信息,但是租户流动性大,也会弄得群里混乱。”
  ——用户7969650945
  “租户无权参与小区重大事项决策。”
  ——暴龙饲养员Mark同学

  针对本次话题,北京晚报官方微博推出了“租户能不能进业主群”的调查,网友们的回答如下——

  话题预告
  邻里圆桌下期话题将关注“社区里推荐的各种活动能不能放心参加”。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拨打本报热线电话85202188、85202199或关注北京晚报官方微博和我们唠唠。您还对哪些邻里问题感兴趣,也欢迎与我们交流。

  保存图片到相册
  打开微博“我”页扫一扫
  查看微博主页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