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位胡同一角 在东城区麻线胡同与北鲜鱼巷之间,夹着一条百余米长的小胡同,名曰“侯位胡同”。别看胡同不长,却很有名。因为这里曾有“侯位”与“候位”的名称之争。
关于胡同名字的由来,往百年前追溯,称作“猴尾胡同”。因为西头往北拐的那段儿弯弯曲曲,像猴子尾巴。1947年胡同雅化成现名。至于是“候位”还是“侯位”,目前用法不一,门牌号的标识也不曾统一。胡同里的住户们可能更认可“侯位”。因为有一种说法,认为当年12号院里曾住过一位侯爷,所以“侯”更有历史渊源。且民间图吉利,常用“猴”喻“封侯”“侯”字也就更有文化关联。
1909年夏天,这条胡同里曾发生过一件大事。清政府在这儿选了间民房,设立了游美学务处,专门负责选派留美学生。还筹备着游美肄业馆——那可是清华学堂的前身。不过这儿没待多久,学务处就搬到史家胡同去了。
胡同东段与西段截然不同。东段是长长的院墙,院落并不多。西段门牌号相对更为密集。其中在西段拐角处,胡同西北侧有栋两层青砖小楼。从8号院门望进去,小洋楼幽静、典雅,十分神秘。外观上看着应该是近年进行过修缮。小楼藏着什么往事,缺少资料印证,恐怕只有胡同里的老住户还能念叨几句了。 蒋晨明 文并摄
小贴士
无论是“候位”还是“侯位”,来源都是“猴尾”。“猴”是十二生肖之一,又有“封侯”之意,故老北京传统文化中多有采用。如白云观的石猴,传说摸猴可保佑平安。大栅栏附近有条石猴街,泰山石敢当背后曾刻有石猴,寓意“马上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