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最相思
北京晚报

2025-08-03 13:29 语音播报


  高自双
  北京的菜市上,时令菜蔬多得不可胜数,唯有荆芥,很少见到。来北京生活的这些年,我时常想念在郑州吃荆芥的时光,但凡有机会回郑州,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姚桥农贸批发市场采买鲜嫩的荆芥。
  荆芥是河南人的最爱,长演不衰的豫剧《朝阳沟》里,有句很出名的唱词:“那不是荆芥是芝麻。”荆芥的茎、叶与刚出土的芝麻嫩苗极其相似,若不仔细观察,还真分辨不出来。
  其实,荆芥的茎、叶与薄荷的茎、叶也挺相似,仔细观察一下,倒能分辨出来:荆芥的茎是浅黄淡青的,偏透明;薄荷的茎是青绿的,色泽微暗。荆芥的叶子略呈卵形,顶端微尖,叶脉清晰,叶面平滑有茸毛;薄荷的叶子形状稍圆,叶面有不规则的皱褶。掐一片放到嘴里咀嚼,荆芥微苦有异香,薄荷味香而凉麻,二者都是制作夏日凉菜的好食材。
  荆芥的吃法不少,生食熟食皆宜,各有妙处。
  吃荆芥的最佳时间段,在初夏新麦登场那会儿。新下的小麦用石磨磨成面粉,再从自家菜地里薅来顶着露水的嫩荆芥苗,备好细盐、嫩花椒叶碎、小磨香油,蒸咸卷。蒸得了掀开锅,趁热吃,味道别提有多美。如果想吃点儿凉爽的,就来碗过水面,炒个鸡蛋卤,再浇蒜汁,撒一小把新鲜的嫩荆芥,这是故乡长垣的乡亲们炎夏里的最爱。
  荆芥也可以用来做蒸菜。拌上面粉,加入适量的细盐,蒸得了放凉,浇蒜汁,淋小磨香油,味道远胜蒸茼蒿、蒸芹菜、蒸马齿苋。
  要说最经典的做法,还是荆芥拌黄瓜。用菜刀将鲜嫩的黄瓜拍得瓤粉碎而皮相连,加入荆芥尖儿上的嫩茎嫩叶,淋蒜汁、小磨香油、镇江香醋,放少许芝麻酱,就成了一道上好的下酒菜。据说有的酒徒吃荆芥拌黄瓜,能多喝一斤半白酒。
  荆芥的产量较低,就算种出来了,也“不出菜”——看上去挺大棵,就尖儿上的一段嫩茎和几片嫩叶可供食用,吃的没有扔的多。正因如此,种荆芥的人不多,荆芥显得有些“金贵”。昔年在长垣乡下,小饭馆里有两个人喝高了,其中一人吹起牛来:“你可别看扁我,我是吃过大盘荆芥的人!”饭馆老板舍不得上大盘的荆芥,通常都是小盘子的凉菜。
  跟别的时令菜蔬不同,荆芥不易储存,难以远距离贩运,最好是早晨采摘早饭食用,或者上午采摘中饭食用,哪怕放到下午,它都会蔫头耷脑甚至掉叶,味道就差得远了。这也许是北京的菜市很少见到荆芥的原因之一吧。
  记得前两年,中央财经大学北门外的一片空地上有个露天的菜摊,每周一、三、五、日早晨出摊。我来这里买菜时,眼前一亮:竟然有草绳捆系、摆放整齐的小把荆芥!问起荆芥的来源,卖菜的大嫂告诉我,这是她从远郊批发,一个河南老乡种的——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