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为啥偏爱“小怪物”
北京晚报

2025-07-28 14:15


  慵懒呆萌的守宫(中国壁虎)、乌黑锃亮的甲虫、机警灵动的小蛇……这些小众且有些吓人的“小怪物”,如今正在以“异宠”的身份悄然走进众多青少年的家中,成为备受宠爱的“神奇宝贝”。孩子们时而拿在手中把玩,时而与它们倾诉交谈,喂水、喂食、清理粪便更是亲力亲为,还会查资料了解它们的习性。
  来自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约有1707万人饲养“异宠”,市场规模近百亿元,而青少年更是其中的主力军。孩子们偏爱“异宠”究竟为哪般?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在爬宠嘉年华上,可爱的守宫受到众多小朋友的欢迎。

  小朋友们围着一条温顺的白化德州鼠蛇(白娘娘蛇),好奇地触摸。

  爬宠嘉年华现场展示的蓑羽鹤标本。

  各种龟也是孩子们的心头好。

  观展市民与一只鬃狮蜥互动。
  现象
  小朋友爱“异宠”
  “涵盖爬行、两栖、昆虫、甲壳、软体5大类,有龟鳖、蛇、蜥蜴、鳄鱼等500余种爬行动物,蛙、鲵、螈等50余种两栖动物,蝴蝶、甲虫、螳螂等400余种昆虫,虾、蟹等50余种甲壳动物,贝类等20余种软体动物……”上周四到周日,“中国北京·爬宠嘉年华”在昌平草莓博览园A馆举行。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宣传介绍,不少正在放暑假的孩子已经冒出了“星星眼”。
  上周四,记者一大早来到场馆内,看到全家总动员的确实不少。有些孩子已经脱离了家人,三五成群地拿着小册子,在各展位打卡,解锁这些“超级可爱”的“小怪兽”。
  场馆西南角,一条黑黄相间、铅笔粗细的加州王蛇正在三年级小朋友五万手中来回爬动,五万动作柔和,与它格外亲近。“它名字叫‘敖丙’,我已经养它好几个月了,它是我的家人,今天是特地带着它从西城来这儿参加爬宠比赛的,请评委叔叔看看我养得好不好。”
  忽然,不远处传来一阵惊呼,一只足有成年人小臂长的黑色斑帆蜥正被人从爬宠箱中取出,引得众人围观。“叔叔,我想抱抱它可以吗?”6岁的晨晨走上前去,接过了这个大块头,眼神中满是兴奋。
  晨晨能“征服”斑帆蜥也是有底气的。“我家里有蛇、壁虎、乌龟、蜥蜴,还有一些甲虫,但是今天这么大的蜥蜴,还是第一次见。因为我爸爸很喜欢,所以我从小就接触它们了。我还会和爸爸一起给景观缸造景、外出野采,帮着壁虎生蛋,一起照顾刚破壳的小蛇。”谈起“异宠”,晨晨透着专业和自信劲儿。
  而刚刚从记者面前跑过去的大鼓、小火兄弟俩却没有晨晨那样淡定。他俩一会儿跑到陆龟区瞧瞧,一会儿到蜘蛛标本前逛逛,身后的奶奶紧追不舍,“虫呀、蛇呀,我确实挺害怕,但是孩子们喜欢,我就支持。孩子们以前很少接触这些,兄弟俩今天算是开眼了,所以我们买了一对儿螃蟹,他俩也想从简单的养起。”
  态度
  家长们褒贬不一
  “因为它很可爱呀!奶凶奶凶的。”家住通州的有有今秋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她前不久花了400多元,购入一只豹纹守宫——“妲己”。
  暑期在家,有有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儿就是捧着守宫玩耍,和它说话,把它放在自己身上,去哪儿都带着。“我3岁的时候去动物园爬行馆玩,看到蜥蜴之类的爬宠就喜欢上了,大大的眼睛,呆萌的肚子,皮肤像恐龙一样,尤其喜欢它那纤细的脚丫。我当时就萌生了能不能养一只的念头。读绘本时,我也会经常关注爬行动物的内容。”上了幼儿园大班后,听说同学果果有一只浅色的瘤尾守宫,有有更加心动,最终在7月初入手了自己的第一只“异宠”。
  有有的同学果果对待异宠的态度更是坚定:“它就是我的家人,为了养好它,我经常会在网上和书本里学习相关知识。观察和陪伴它的时候,我觉得是最快乐的时光。”
  谈及在青少年间流行的“异宠”,家长的态度褒贬不一。有有的父亲李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上学时就开始养蜘蛛、蜥蜴、食人鱼等,所以对如今女儿养“异宠”很理解,“平时布置景观缸、到户外采收杂草、购买昆虫食材等,都是我协助有有完成的,这也会让我们的父女关系更加融洽。”
  果果的母亲魏女士最初极为反对养守宫,在她看来,“异宠”可能有病菌、可能咬伤女儿,而它拉了、蜕皮了、生病了,都需要牵扯精力照顾。“万一女儿‘三天半新鲜’,不想养了,最后还得是父母接手,而我是真的不敢碰这些东西。直到后来看到父女二人都坚持,我才答应,现在锻炼得也敢用手指轻轻碰一碰了。”
  而谈起养“异宠”给孩子带来的变化,不少父母都持积极态度。“养护的过程中,孩子变得越来越热爱大自然,也更加善于观察,去公园时不再疯玩傻跑,而是会关注草丛里昆虫的种类、河流中鱼类的习性。”一位母亲告诉记者。
  探因
  饲养简单省空间
  在平谷区南山村的一座养殖基地里,数千只“异宠”正在恒温箱中安静生活。基地负责人刘俊轻巧地托起一条玉米蛇,向记者展示:“看这浅黄的光泽,现在不少孩子就喜欢这种独特的美。”这位与爬宠相伴二十余年的行业老兵,见证了这些小生命如何从冷门爱好变成青少年的新宠。
  “饲养简单省空间,是爬宠最大的优势。”刘俊指着整齐排列的饲养箱说,“蛇类4至6天喂食一次,守宫喂养也方便。相较于哺乳类动物,冷血动物不需要频繁照顾,孩子学习紧张时,一个星期不照顾也不会出问题。”在他接触的青少年饲养者中,有不少都是因家庭条件限制无法养猫狗——要么居住空间狭小,要么对动物毛发过敏。
  “安全系数高是家长放心的重要因素。”刘俊捧起一只豹纹守宫解释,“猫狗咬伤要打狂犬疫苗,但爬宠咬伤用碘酒擦擦就行,它们不携带与人共生的病菌。”他强调,正规商家都会规避毒宠,“我们坚持科普引导,让孩子们远离有毒物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治研究所副所长王洁分析,这类“无声陪伴”的“异宠”不仅省事儿,还特别契合孩子的内心需求,青少年在性格养成期渴望认可和陪伴,“异宠”可以成为情感寄托的媒介。
  “行业发展需要规范与科普并行。”刘俊透露,今年政府领导、相关行业专家都到访过他的基地,行业立法也正在探讨中。接下来,他计划在平谷建设爬宠主题的科普展览馆,“要让孩子们在接触中学会敬畏生命,饲养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份责任。”
  观点
  理性入手 切勿随意弃养
  乖巧的“异宠”装在盒子里抱回家饲养,其实也并非高枕无忧。
  被憨态可掬的模样打动,有有带着豹纹守宫一回家就开始了“亲切”把玩,然而第二天就因为操作不当,被它咬伤了手指。幸好这种守宫无毒,父亲用碘酒和棉签给有有做了简单处理。
  家住朝阳的小学生多多是个昆虫“发烧友”,周末回河北老家时和父亲到野地里兴冲冲地抓了十多只蝎子,本想拿回北京当宠物养,哪知返程途中,一只蝎子从罐子缝隙爬到了多多胸前。正在高速上开车的父亲慌乱中回头查看,导致追尾。所幸车速慢,人无大碍,但全家人都被这场“蝎子风波”吓得够呛。毕竟这种野外捕捉的蝎子有一定毒性。
  近年来,爬宠已经成为宠物经济中的“黑马”,这类易打理、占地小、交互属性弱的物种越来越受青少年群体青睐。北京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研究员何川发现,很多饲养者缺乏“异宠”养护知识,有些则将饲养变为“打卡炫耀”。
  何川观察到,一些孩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买下某种看似无害的爬虫藏在抽屉、书包,甚至床底下;也有家长冲着孩子高涨的兴趣,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购入蛇、蜥蜴等冷血动物,一旦物种成长、喂养困难或者发生风险,弃养甚至非法放生的现象就会发生。
  对此,何川提醒市民,“异宠”切勿随意弃养,尤其是外来物种进入自然环境后,极易破坏本地生态链条。“不少商家有自己的回收机制,针对‘异宠’也有专门的二手交易平台,这些都是更加理性的方式。”
  此外,部分商户仍存在售卖保护动物、未告知毒性风险等问题。本报记者 张佳琪 文 和冠欣 摄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