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畅
在影视作品中,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不断被演绎,而康熙帝的生母佟佳氏却不为人所熟知。实际上,佟佳氏出身于一个颇具传奇性的“逆袭”家庭——辽宁抚顺佟氏家族。从边关商人到清朝的“皇亲贵胄”,佟氏家族的崛起,开始于佟养性与努尔哈赤的意外相遇。
《孝康章皇后朝服像》(康熙生母佟佳氏) 边关恩怨
佟养性本为汉化的女真人,其八世祖达尔哈齐因为做生意的缘故,从佟家江搬家到了开原,后来又迁到抚顺,取了“佟达礼”的汉名,并在此定居下来。抚顺为明朝在辽东地区的军事重镇,女真人、蒙古人和汉人都会定期来这里做生意,东北的少数民族从汉人手中获得钢铁和粮食,汉人则收购毛皮和山参等物资,佟家在当地的生意因此越做越大。
抚顺地区的佟家世代经商,在族群交融的关外大地上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与人脉,为日后家族兴盛打下了基础。到了佟养性这一辈,他通过做生意结识了跟着家人贩卖山货的青年努尔哈赤,相谈甚欢。当时努尔哈赤为了扩充部族实力,亟需获取钢铁等物资,顺便探听明朝军队的底细,佟养性正是其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生意人佟养性来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且当时明朝的官吏也想利用他这个生意人来掌握女真部族的动向。
努尔哈赤通过编旗和联姻将一些女真和蒙古部落势力团结在一起,为了进一步做大实力,他积极拉拢辽东地方大族。对于努尔哈赤的联络,佟养性最初显得犹豫不决,但随着明朝官吏对其家族欺侮日甚,甚至怀疑他为内奸而将其打入监狱,佟养性迫于压力,于是找机会逃离抚顺,前去投奔招兵买马的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对佟养性来投靠自己非常重视,不仅下令将宗亲之女嫁给佟养性,使其成为西屋里额驸,也就是一朝的驸马爷,还给予其三等副将的官衔。此后,佟养性参与策划后金军攻占抚顺的行动,此后又派人提前潜入明军防守森严的辽阳城充当内应,协助攻克这座当时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辽阳之战后,佟养性因功被提拔为总兵官,地位日益显赫。
随着后金地盘的不断扩充,八旗军事机器的运转需要动员更多的物质力量来维持,佟养性充分动用自己家族在辽东的人脉圈,招揽了大量商人到赫图阿拉等地开设商铺,活跃当地经济,为努尔哈赤筹集了大量税款。为了帮助后金政权筹粮,佟养性组织人力统计辖区内人丁和土地情况,将闲田分给流民耕种。佟养性这些举措既巩固了努尔哈赤开创的霸业,也推动了关外地区民族融合的浪潮。
之后,佟养性的兄弟佟养真、侄子佟图赖等人前来投奔,一次性就来了一千多人。努尔哈赤发给佟养性的族人大量物资,安排他们到自己的家乡赫图阿拉去生活,且三年内不需要上缴赋税。
大凌河之战
佟养性协助努尔哈赤在辽东半岛攻城略地,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山海关内外,明廷一开始试图招抚,失败后对佟氏家族展开捕杀。一些在京师和山东做官的佟氏族人因为卷入明廷的阉党和东林党等派系的政治斗争,也成为明廷的重点清算对象,例如明登莱监军道佟卜年便被解职处死。眼看佟氏一门遭到朝廷通缉,其他关外大族人心惶惶,生怕自己也惹火上身。直到袁崇焕督师蓟辽,提出“以辽人守辽土”的治理策略,方才使人心暂定。
后金政权在对明朝的作战中虽然重视安抚辽民,但仍有不少村庄因不堪忍受八旗贵族的盘剥奋起反抗。努尔哈赤正因为西进受阻烦恼,立即派佟养性和另一名汉人驸马爷李永芳到盖州镇压地方起义。李永芳对于努尔哈赤的高压政策不以为然,公开出面劝阻,结果遭到削官罢职的惩处,其家族从此走了下坡路,而佟养性虽然之前因为自己的族人敛财过度曾遭到努尔哈赤的斥责,但由于他在李永芳进谏努尔哈赤的事情上选择了沉默,个人地位未受到撼动,因此侥幸躲过了这一波政治危机。
努尔哈赤死后,继任后金汗位的四贝勒皇太极为了对抗其他八旗大贵族势力,决定继续拉拢佟养性等异姓新贵,借以改变后金政权在努尔哈赤晚年内外交困的窘境。于是,皇太极在继位不久下发的诏书中特意赋予佟养性前所未有的权力——“汉人军民诸政,命额驸佟养性总理,各官受节制”,皇太极为了震慑潜在的反对者,表示“其有势豪嫉妒不从命者,非特藐养性,是轻国体,亵法令也,必谴勿赦”。也就是说,佟养性的命令能够代表皇太极的意志,是国家的法令,这显然已经大大超出了佟养性在努尔哈赤时代的地位。
对于皇太极的主动笼络,佟养性也深知自己的家族树大招风,已引起努尔哈赤子侄和其他八旗贵族的怨恨,所以也积极通过支持皇太极在正面战场上的胜利来巩固自己的权势。佟养性通过分析之前的战况,发现明军虽然在野战中不敌八旗兵,但是对手能够凭借坚城防守,并以重炮来大量杀伤攻城步骑兵。因此,佟养性决定效法明朝方面发展八旗军自己的炮兵。为了搜集火炮,他除了吸收掌握火炮技术的明朝逃兵、利用间谍策反那些掌握火炮的明军将领外,还多次派人到平原或海边寻找被遗弃的火炮。在佟养性的主持下,八旗军中的汉人工匠造出重炮,命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炮”。经过一段时间准备,佟养性率领掌握火炮的汉军追随皇太极向大凌河战场迅速挺进。
守卫大凌河的明军误以为后金军攻坚火力薄弱,一开始并没有太当回事,但随着佟养性押运火炮陆续到达前线后,地动山摇的炮声很快将厮杀声淹没,明军投入重兵防御的粮仓所在地于子章台也被夺取,而这里囤积的粮草足够维持守军一个月的需要。眼看大凌河战事吃紧,明朝忙增派援军,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便作为总兵官参与此战。结果,吴襄带兵刚抵达战场不久,就遭到皇太极的迎头痛击,死伤惨重。由于八旗军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吴襄等人只能坐视大凌河的明军阵地变成一片废墟。大凌河一战让皇太极获得了大量粮草等补给,威望大增,而明军“凭坚城以用大炮”的制敌策略成为历史。
战争结束后,皇太极专门为佟养性召开庆功宴,并在宴席上促成佟养性与大贝勒代善之子岳托联姻。有了努尔哈赤亲孙子做儿女亲家,佟养性在后金权力网络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趁着酒劲,皇太极盛赞佟养性的功绩,而佟养性则顺势提出应该进一步扩充炮兵力量。此后,佟养性又向皇太极进一步提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汉人待遇等建议,得到了皇太极采纳。由此可见,佟养性和李永芳一样,他并非不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只是佟养性懂得暂时的隐忍,以换取家族的长远发展。
不过,以佟养性为首的佟氏家族在明清战争中并非总是春风得意,这个家族也曾经面临巨大的危机。在抚顺佟氏家族刚归附后金政权不久,八旗军曾经从明廷手中短暂夺取了镇江城(今辽宁丹东附近),并留下佟养性的堂兄佟养真带领部分族人镇守。佟养真曾参与过一些小的战斗,略懂军事,但在谋略和识人上不如佟养性,结果很快被明将毛文龙派人策反了其手下将领陈良策。陈良策率军倒戈,镇江易主,佟养真之子佟丰年在巷战中身死,佟养真本人则成了毛文龙的阶下囚。
佟养真被俘后,明廷打算对其进行招抚,以达到瓦解后金政治集团的目的,但是佟养真毅然赴死,最终被押送北京凌迟处决,他的人头则被送到辽东各明军要隘示众。佟养真的结局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佟氏家族追随努尔哈赤反明并非是简单的政治投机,而是将家族的命运与后金政权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终成望族
抚顺佟氏家族能够在后金以及清朝的政坛中大富大贵,离不开佟养性的精心谋划,佟养性可以说是这个家族的主心骨。大凌河之战后不久,佟养性病逝,不过皇太极并未因为佟养性故去而减弱对其家族的恩遇,而是将成立不久的汉军八旗交给佟养性的侄子佟图赖掌管。
佟图赖的父亲佟养真被明廷所杀,其政治忠诚自然不容怀疑,而佟图赖由于长期跟随叔伯征战四方,也具备了一定的军事才能。没过几年,决定明朝命运的松锦之战爆发,崇祯帝为解救锦州的守军,将自己在华北仅剩的野战兵团悉数投入关外战场,十几万明军在洪承畴的指挥下扑向皇太极围困锦州的战线,试图对清军形成夹击之势,而皇太极也把能够调动的所有兵力都投入这场大决战,佟图赖的炮兵自然也不会例外。在佟图赖炮兵的火力支援下,洪承畴的主力最终被清军分割包围,他自己也被俘于松山。
松锦之战后,明朝彻底丧失了和清朝逐鹿关外的能力,在山海关的防御力量也只剩下二流偏师,但皇太极在战后不久也病逝,清朝的主要权力逐渐落入亲王多尔衮手中。李自成统率的大军攻入北京后,多尔衮意识到这是一个逐鹿中原的好机会,呼吁族人大举南下。在这次决定清朝命运走向的会议中,以佟图赖为首的佟氏家族却选择追随多尔衮入关的决定。佟家这一次关键的站队,和佟图赖将女儿嫁给顺治帝福临一起,为抚顺佟家“从龙入关”后的继续兴盛奠定了基础。
佟氏家族以女嫁给顺治帝,史称“孝康庄皇后佟佳氏”,他也是康熙皇帝玄烨的母亲。佟佳氏生下玄烨不久即故去,朝政也被以鳌拜为首的保守势力所把持,政治身份属于汉军旗人的佟氏家族为了自保,尽量避免与权臣发生冲突,家族发展势头减缓,但康熙亲政后因怀念母亲,给予佟氏家族极大的礼遇,康熙帝追封佟图赖为世袭一等公,将佟养性的孙子辈佟国维、佟国纲都抬入镶黄旗,让他们随同自己征讨噶尔丹或辅佐处理其他军政大事,佟家的姓氏也蒙受“皇恩”,变成了“佟佳氏”。
康熙帝晚年深陷诸子争储的困扰,身心俱疲,但他却将关乎京师安危的步军统领一职交给佟国维之子隆科多兼领,可见其对佟家信任程度之高,而康熙帝这一安排,也在无意中为与隆科多暗中交好的四皇子胤禛日后顺利继位创造了有利条件。另有学者通过整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和《清史稿》等史料发现,有清一代在朝廷为官或进入后宫的佟氏家族成员共有108名,而在地方担任知县等官职的也有600余人,“佟半朝”此言不虚。这个来自辽西边关的地方家族,经历了明清鼎革的血雨腥风后,终又在大一统王朝中占据一席之地。
雍正帝继位后,佟国维之子隆科多因为拥立新君之功,一度位极人臣。隆科多则利用雍正帝的恩宠顺势将大量亲信安插入朝中的大小职位,以至于经隆科多之手的官员考核工作,在当时的官场中被称为“佟选”,可见佟家势力之大。辽宁抚顺佟氏家族成为了绵延数朝的望族。但是,随着雍正帝权力地位日益巩固,便不再能容忍朝臣专权的倾向,隆科多的好运也走到了尽头,最终被安上数十项罪名,永远圈禁,佟家人也受到波及。而乾隆帝继位后虽然展现出仁者之风,减轻了前代对宗室亲贵的打压力度,但佟氏家族的巅峰已过,此后直至清朝灭亡,佟家再未能出现佟养性、隆科多那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