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杰)今天起,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量化交易监管新规正式落地生效。这标志着对量化交易进入全程从严监管的新阶段。
程序化交易,就是市场常说的量化交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或下达交易指令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今年4月3日,三大交易所公告称,为加强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分别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实施细则于2025年7月7日开始正式实施,为市场主体进行适应性调整、做好技术准备,预留过渡期。
具体来看,实施细则对证监会规定的四类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进一步细化,明确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以及短时间大额成交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比如,在瞬时申报速率异常方面,实施细则表示,程序化交易尤其是高频交易往往短时间内申报量大,较其他投资者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若发生程序错误造成大量连续错单,还可能影响交易系统安全。
聚焦监管重点,实施细则明确高频交易认定情形,并在报告内容、交易收费、交易监管等方面对高频交易投资者提出差异化管理要求,包括增加报告内容、适当提高收费标准、要求会员从严管理等。依据实施细则,投资者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300笔以上,或单个账户单日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均被认定为高频交易。